夏至的“至”,是什么“至”?「多样习俗过夏至」

北京时间6月21日4时51分

夏至的“至”,是什么“至”?「多样习俗过夏至」

我们迎来了

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

夏季的第四个节气

夏至

夏至的“至”,是什么意思?

这里的“至”,并不是“到来”的意思,而指的是“极、最”,强调的是天文意义上的极致。

清陈希龄《恪遵宪度抄本》中解释了“夏至”一词的由来:“日北至,日长之至,日影短至,故曰夏至。至者,极也。”在这一天,太阳直射北回归线,北半球迎来白昼最长的一天。

过了这天,太阳的直射位置逐渐向南移动,北半球则开始了昼短夜长的天气变化。

夏至并非最热时

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来说,夏至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。但并不意味着夏至是一年中最热的一天。

虽然夏至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,北半球的白昼时间最长,但此时接近地表的热量仍在积蓄,并没有达到最多的时候。并且,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,空气对流旺盛,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,甚至有时候还有冰雹产生,不过这种雷阵雨或者冰雹来得快,去得也快,降雨范围也都比较小,人们也将这种雷雨骤来疾去,降雨范围小的现象称为“夏雨隔田坎”。唐代诗人刘禹锡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,写出“东边日出西边雨,道是无晴却有晴”的著名诗句。

而真正的暑热天气,大约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,即我们常说的“三伏天”。

夏至三候:鹿角解、蝉始鸣、半夏生

夏至三侯生动地描绘了夏至时节自然界的景象。

一候鹿角解:《逸周书》曰:“夏至之日,鹿角解”。古人认为夏至是一年中至阳的一个节气,夏至而阴生。因为鹿的角朝前,是向阳而生的,所以是属阳,夏至后阴气生而阳气始衰,鹿角便开始脱落。

二候蝉始鸣:终年蛰伏土中的雄蝉,一朝蜕变,便肆无忌惮地鸣叫起来,在其有限的“蝉生”里,合奏着一首快活逗趣的交响曲。

三候半夏生: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,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。半夏的生长习性与夏至时节的气候特点密切相关。夏至时节,气温高、湿度大,正是半夏生长的最佳时期。

多样习俗过夏至,你选哪一种?

祭神祀祖:夏至时值麦收,自周代就有天子夏至祭神、举行尝黍仪式的习俗,祈求消灾年丰。民间将竹叶或苇叶把黍包成牛角形状,先祭祀祖先,再把角黍蒸熟品尝,庆祝丰收。

互赠折扇:在没有空调和电风扇的古代,扇子成为古人夏日解暑的必备之物。古代民间有夏至日女子互相赠送折扇、脂粉等物的习俗,用于用来扇风、散去体热所生浊气,以消夏避伏。

夏至之后,皇家会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来消夏避伏,此制度始于周代,历朝历代沿用。宋朝还会给百官放假三天,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夏至的重视。

食夏至面:夏至日吃面尝新,庆祝粮食丰收,祛湿避暑,降火开胃。民间有“吃过夏至面,一天短一线”和“冬至饺子夏至面”的说法,阳春面、凉拌面、炸酱面、打卤面……面面俱到。

食夏至饼:人们用新麦做麦粽、包子、馒头,用麦粉调成糊糊摊成薄饼,烤熟后夹以青菜、豆荚、豆腐及腊肉,祭祖后食用或赠送亲友,俗称“夏至饼”,食之清新爽口。

给牛改善伙食:古人还有夏至给牛改善伙食的习俗,盛行于山东临沂等地,在夏至日煮麦仁汤喂牛,据说这样牛喝了身体壮,能干活,不流汗。

夏日运动需注意

夏季通常是人们进行体育锻炼的高峰期,但获得身心愉悦的同事,一定要避免气温和环境导致的运动伤害。

高温耐受程度较低者可选择每天半小时的快走、慢跑等轻有氧运动,耐受力强的人也最好每天不要连续剧烈运动超过一个小时,并避免突破最大心率的70%。

天气炎热时,尽量将户外活动安排在早上或者晚上;在运动过程中要注意休息,注意调整户外运动的强度,在热天建议减少户外活动;如果锻炼过程中出现心跳加速、喘不过气、头晕、心慌等情况,应立即停止运动,及时休息。

夏季运动时汗液大量排出,若不及时补充水分则会加快脱水进程,导致疲劳、抽筋、中暑甚至晕厥等情况发生。热身时就应补充200-350毫升的水,运动过程中每20分钟左右应进行一次饮水,每小时摄入量不超过1升。运动后还要根据疲劳程度适量补水,在饮用常温水的基础上,也可以辅之以含电解质的运动饮料。

“绿筠尚含粉,圆荷始散芳”,夏日的生机在这天达到极致,池塘里的荷花已经开始散发阵阵的清香。让我们感受夏天的美好,心怀热忱,向阳盛放!

原创文章,作者:inkey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qdonger.com/baike/173.html

Like (0)
inkeyinkey
Previous 2024年6月19日
Next 2024年6月21日

相关推荐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